“现在跑步舒服多了,眼前特别敞亮,河水、绿树、电视塔尽收眼底!”清晨,家住翠微中里的居民张先生沿着焕然一新的昆玉河东岸步道慢跑,望着远处的中央电视塔欣喜地说。他脚下这条曾经被高墙割裂的滨水步道,经过昆玉河东岸(玲珑路至中央电视塔)片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实现了“破茧重生”的蜕变,让城市与青草绿水无缝相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昆玉河东岸(玲珑路至中央电视塔)片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北起玲珑路,南至中塔公园,西侧紧邻蓝靛厂南路及万寿路,总面积51800平方米。”区发改委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在改造中,通过拆除高墙、打通绿道断点、设置不同的功能场地、挖掘文化特色等方式,让昆玉河东岸与沿线道路附属绿地、桥区绿地等公共绿地共同形成长约1.8公里连续的开放绿色空间。”
从“铁幕围墙”到呼吸式绿廊
“以前,沿路近5米高的围墙,像道‘铁幕’把行人与路侧绿色空间完全阻隔开了。”在蓝靛厂南路旁居住了十年的李女士指着手机里的旧照片回忆,“围墙近千米长,去河边得绕个大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随着改造提升项目的推进,这道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壁垒”正在消失。“本次改造的核心举措之一,就是彻底拆除这些阻隔性的市政高墙及围栏。”区园林绿化局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墙体消失,沿线不同权属的用地资源被整合打通,原本封闭的写字楼、酒店门前空间,如今与市政道路、滨水绿地流畅衔接。“拆墙不仅‘破界’,更是盘活了碎片化的城市空间,让产业、居住区与自然真正融合共生。”区园林绿化局项目负责人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对于骑行爱好者王先生来说,昆玉河东岸曾是条“断头路”。“想从颐和园沿河骑到玉渊潭,到了玲珑路这一带就得‘卡壳’。”他说,“绿道断断续续,经常要推车上人行道,既不安全也不畅快。”项目开工前,高墙阻隔导致东岸绿道存在明显长段断点,市民想沿河散步,不得不长时间借道市政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我们正全力打通玲珑路至中央电视塔的绿道断点。”区园林绿化局相关业务负责人指着施工图纸介绍,“本项目通过拓宽人行道、整合开放墙后绿地,巧妙利用种植台地、台阶和坡道化解原有的地面高差。”他表示,待工程完工后,昆玉河东岸自颐和园至玉渊潭的全长约9公里绿色廊道将彻底贯通,串联起河道、河坡绿地,机非分车绿化带、桥区绿地等共同形成的昆玉河沿线约100公顷的绿色滨水生态空间。
历史景观融入现代生活
改造不仅关乎风景
更直指生活品质
在中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
裕惠大厦等办公楼周边
全新的休闲廊架和造型座凳
受到了附近上班的白领们好评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现在午休不用闷在楼里了,下楼就能在树荫下坐坐,舒坦!”一位在裕惠大厦上班的职员告诉记者。裕龙酒店门前,拆除高墙后新增了吧台桌椅和美丽的绣球花坛。“把最好的沿街界面还给市民和客人,提升的不仅是形象,更是营商环境。”酒店工作人员表示。临近居民区的绿地则设置了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家门口就有让孩子撒欢、老人锻炼的地方,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带孙子散步的刘阿姨笑着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摄影爱好者陈老师最近常扛着相机在慈寿寺塔附近转悠。“瞧这新修的观景台!”他兴奋地指向昆玉河东岸一处木质平台,“站在这儿,昆玉河的波光、慈寿寺塔都能同时收入镜头。”
“本次项目在建设中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多处观景台,特意打造向西眺望昆玉河与国家级文保单位慈寿寺塔的‘城市山水视廊’。”区园林绿化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同时,为了缓解沿途的西钓鱼台地铁站点周边停车和通行困难问题,本项目还在地铁站附近增加了一条架空栈道,复合利用有限空间,实现“上层通行、下层停车”的立体利用。“栈道设计上也有很多巧思,比如我们在周边补植了山桃,栈道装饰格栅融入桃花造型元素,未来这里将是一座‘开往春天’的花园式地铁站。”区园林绿化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本次项目还新栽了大片杏树与海棠树苗,夏风吹过,树木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史书记载摩诃庵一带曾有春日赏杏花的盛景,我们希望通过复植,唤醒这份历史记忆。”区园林绿化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杏花元素还将延伸至廊架、景墙的装饰细节中。而秋日景观同样被精心设计,丽红元宝枫、栾树、银杏、银红槭等彩叶树种将在秋季来临时交织出绚丽画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未来
昆玉河东岸(玲珑路至中央电视塔)片区
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
将与正在实施的中央电视塔周边更新
以及即将启动的
永定河引水渠(海淀段)滨水空间建设
形成整体联动
据规划,三者建成后将无缝连接
共同构成总面积约47公顷(含水域)的
宏大滨水公共空间体系
这条绿色纽带将自北向南
串联起慈寿寺塔、摩诃庵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
玉渊潭公园与中央电视塔两处4A级景区
昆玉河畔
一幅融合历史文脉、生态景观与现代活力的
都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郭思岐
编辑:李祎乔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