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谁来管、怎么管,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和现实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今天,《检察日报》特别推出一组报道,从广东鹤山的家庭教育指导站到重庆荣昌的“检察蓝+夕阳红”帮教团队,再到河南、湖北引入社工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管中窥豹,探寻新时代检察机关携手各方力量用心读懂迷途少年、用情释法说理、用力助其回归正途的故事。
“爸爸终于肯听我说话了”
2025年3月,重庆市荣昌区检察院联合荣昌区委老干局、区关工委共同举办“检察蓝+夕阳红,共织家庭教育防护网”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日前,重庆市检察院发布2025年度全市检察机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重庆市荣昌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入选。翻开该案卷宗里的家庭监护评估曲线图,一条从10分攀升至82分的红色曲线,无声诉说着小梁(化名)一家的变化……
时间回溯到2023年9月,16岁的复读生小梁因琐事与同学发生冲突,致同学轻伤。这个曾在书桌上贴满励志便签的少年,在接受讯问时哽咽道:“妈妈走了,爸爸常年务工,奶奶说我‘复读还考不好’,我感觉所有人都在放弃我……”更糟糕的是,冲突发生后,小梁与父亲的关系降至冰点——面对对方提出的12万元赔偿金,无力支付的父亲选择回避推诿,小梁对家庭支持彻底失望。
荣昌区检察院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发现,父母离异后母亲失联、父亲长期缺位导致的亲情缺失,叠加复读压力诱发的抑郁症,让小梁在情绪旋涡中迷失。检察机关对小梁开展首次家庭监护评估,得分仅有10分,暴露出监护失职的深层问题。
“孩子犯错不容逃避,家庭救赎很重要。”办案检察官刘芳邀请已退休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潘朗带领“莎姐·银晖”帮教团队介入。这个团队以潘朗为核心,会聚了32名政治过硬、责任心强、有法律工作经历的“五老”人员,致力于通过法治课堂、心理疏导等服务,实现“挽救一个孩子、修复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治理目标。
很快,“莎姐·银晖”帮教团队拿出了“私人订制”的帮教方案:协助检察官制作《督促监护令》,向小梁父亲明确定期返乡、家校沟通等责任。退休法官组织模拟庭审为小梁敲响法治警钟;司法社工设计“父子共读”活动、组织“家庭茶话会”,让父亲得知儿子复读前曾躲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夜;退休教师为小梁制定冲刺计划,书桌上的倒计时牌内容也从“考不上就完了”悄悄变为“爸爸陪你慢慢来”。
一手化心结,一手解法结。办案检察官与潘朗采用“背对背”调解策略:检察官厘清法律责任,潘朗则着力化解情感症结。经多次沟通,涉案双方最终接受了赔偿金分期支付的方案,为案件处理奠定了基础。
2024年8月,荣昌区检察院在组织听证会后,综合考虑全案情况对小梁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随后的半年考验期内,小梁的家庭监护评估分数从最初的10分逐渐跃升至82分,父子月均沟通时长从20分钟大幅增至480分钟,连爷爷奶奶也学会了说“累了就歇歇”。
2024年8月15日,小梁带着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走进荣昌区检察院,书包里《傅雷家书》的扉页上写着:“爸爸学会听我说话,我学会对自己负责。”
“每名迷途少年背后,都藏着家庭系统的失衡。”据荣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朱玉萍介绍,该院与该区老干局、关工委协作建立“线索发现—评估分级—联合干预”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闭环机制,发挥“莎姐·银晖”帮教团队作用,仅过去一年已累计化解55起家庭矛盾,帮助24个家庭重建沟通桥梁,开展32场家长课堂,覆盖1.2万个家庭。
三名斗殴少年的“结局”为何不一样
2024年10月3日零点,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某村路边的斗殴声刺破夜空。张某、朱某、孙某(均为未成年人)纠集数人,对钱某、赵某进行围堵殴打。法医鉴定显示,钱某颅脑、牙齿等部位轻伤一级,赵某多处轻微伤。当张某、朱某、孙某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时,承办检察官面对的不仅是两份伤情报告,更是三个家庭的焦虑与三个少年的未来。
“办案中,涉案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只是因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调解始终没进展。”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的话让承办检察官皱起眉头。若矛盾激化,不仅被害人权益难以保障,涉罪少年也可能错失矫正机会。
基于此,祥符区检察院迅速启动“三步调解法”:在督促公安机关固定全案证据,明确双方责任边界,避免赔偿协商陷入“模糊地带”的同时,邀请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组成专项小组,分别对被害人家庭开展心理疏导、对犯罪嫌疑人家属进行法治教育,以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最后,该院引入赔偿方案动态调整机制,综合犯罪嫌疑人家庭经济状况、被害人家庭生活实际等因素提出赔偿建议。
“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如何有效落实最高检党组提出的‘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承办检察官向记者介绍说,案发后,张某、孙某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了谅解,再犯风险评分低于60分临界值;主犯朱某拒绝赔偿并扬言报复,具有社会危险性。“为此,我们详细制作包含‘前科劣迹’‘家庭监护能力’‘羁押期间表现’等12项指标的《社会危险性量化评估表》,结合走访学校与社区及到看守所座谈等社会调查结果,对3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精准评估。”
在社会危险量化评估的基础上,祥符区检察院以罪责刑相适应为原则,对3名涉案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开展分级处遇。今年2月7日,该院邀请各方代表召开羁押必要性审查听证会。结合听证结果、评估表与调查报告,该院分别对张某、孙某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对朱某以涉嫌聚众斗殴罪依法提起公诉。3月28日,法院依法判处朱某有期徒刑十个月。
“为帮助张某、孙某二人修正行为偏差,我们构建了‘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三位一体的帮教体系。”检察官介绍说,该院于2月13日依法对二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同时委托司法社工每周为其讲授法治教育课,并邀请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以“情绪管理工作坊”和“家庭沟通改善计划”等形式矫正二人的冲动性人格,助力解决监护缺位等问题。
“第一次见时,他们只是低头抠手指,一言不发。现在通过帮教,他们不仅在社区公益劳动中表现优异,还分别找到了心仪的工作。”6月4日,社区工作人员向前来回访的检察官介绍说,张某、孙某二人已经实现从“问题少年”到“职场新人”的蜕变。
钥匙掌握在父母掌心里
2024年8月,广东省鹤山市检察院检察官联合家庭教育指导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长进行指导。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谜题,而解开谜题的钥匙,常常握在父母温暖的掌心里。”2025年一个和暖的春日下午,广东省鹤山市检察院家庭教育指导站内,一场专题讲座吸引了30余位家长的目光,家庭教育指导师、社工冯晓文温和而坚定的声音,流淌进每一位家长的心里。
听众席上,小宇(化名)的妈妈一脸愁容,攥笔的手微微颤抖。当冯晓文说“厌学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时,她的眼眶瞬间红了。作为单亲母亲,她正深陷无助——儿子因沉迷游戏辍学已两个多月,母子关系也日渐疏离。
“看着孩子不愿上学,整日在家打游戏,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课后,小宇妈妈向检察官和社工倾诉困境。繁重的工作与教育知识的匮乏,让她心力交瘁、自责不已。
深入沟通剖析后,检察官与社工发现,小宇的家庭存在父亲角色缺位、亲子沟通不畅、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缺失等问题。“让我们先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好吗?”冯晓文首先为小宇妈妈提供了心理支持。检察官也鼓励道:“您独自抚养孩子已很不容易,小宇的问题涉及家庭、青春期心理及社交环境等多重因素,急不得。”
为有效帮助小宇重返校园,检察机关决定通过“检社联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立体支持网络,为小宇家庭量身定制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并由社工全程一对一跟进落实。为拉近距离,冯晓文以“妈妈朋友”的身份约小宇谈心。深入交流后,她发现小宇厌学的根源在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学业压力大以及缺乏朋友陪伴产生的强烈孤独感。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同伴,我们要帮他融入健康的社交圈。”冯晓文建议小宇妈妈增加高质量亲子互动,传递积极情绪;同时鼓励小宇发展兴趣爱好,并协助他建立正向的朋辈关系。
经过多次真诚交流,小宇逐渐敞开心扉。在妈妈的陪伴鼓励下,小宇开始与同学一起运动、学习,孤独感渐渐消散。令人欣喜的是,接受指导一个月后,小宇主动提出:“我想回去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很快,他顺利重返校园。
“实在太感谢你们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检察官对小宇家进行回访,小宇妈妈一扫往日愁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问题少年’背后,往往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的情况。”鹤山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纲表示,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2022年,该院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致力于为家庭教育指导和督促监护提供全面系统支持。如今,家庭教育指导站已经探索形成了“N+1+N”沙漏型运管机制:以指导站为“1”个核心平台,向上链接团市委、妇联、关工委、学校、镇街综治中心、村(居)委等“N”种政府与社会资源,向下分级分类干预矫治,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测评、家庭关系修复、社会支持网络搭建、法律咨询、救助服务、矛盾化解等“N”种专业服务。
“越来越多的家庭主动到家庭教育指导站寻求咨询,周边学校也高度关注这一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个家庭从中受益。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扩大宣传覆盖面,让这份温暖的‘涟漪’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李纲表示。
为“无声”家庭奏响“有声”乐章
2025年6月,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向小金宣告不起诉决定,并将《督促监护令》和《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交到小金父母手中。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干警将一份由司法机关、用工单位、社会组织反复研讨、联合制定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交到小金(化名)父母手中。该方案不仅包含了特殊家庭沟通技巧建议,还清晰列出了社工跟进、社区资源对接等后续支持举措,为这个“无声”的困境家庭奏响了守护少年的“有声”乐章。
2024年2月,17岁的小金伙同他人盗窃财物,价值6000余元。案件被移送至襄州区检察院办理。
当了解到小金的家庭情况时,检察官的心头猛地一沉——小金在上小学之前一直跟随外婆生活,后来虽回到父母身边,但因父母均为聋哑人,日常交流只能依靠手语和简单的肢体动作。沟通障碍导致父母对小金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小金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迷失方向。
“我们没教好孩子,心里难受,我们的话他听不明白……”面对检察官时,小金母亲急切地用手语表达心中的自责。为了打通壁垒,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挽救,一场精心筹备的听证会在襄州区检察院召开。该院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手语翻译人员,确保小金父母能够全程无障碍理解听证内容,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听证会还特邀了小金父母所在工厂的厂长以合适成年人、市政协委员的双重身份参加。
“小金父母朴实勤恳,但因沟通能力限制,在工厂只能承担最基础的体力活,收入微薄且工作时间长,客观上也挤压了他们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和精力。”该厂长介绍道,“他们不是不想管孩子,是不知该怎么管,也常常没时间管。”
为了帮助“失语”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重新走上正轨,听证会上,各方展开实质性讨论。
“我们将尽可能为小金父母安排更有利于其照顾家庭的工作班次,同时我也会借助政协委员的身份链接相关社会资源,为小金家庭提供帮助。”该厂长表示。社工组织代表也提出,后续可为小金提供心理疏导,并教授小金更多手语,促进家庭内部交流。
小金犯罪情节较轻、积极退赃,具备真诚悔罪表现,且其家庭存在的特殊困难已找到切实可行的改善路径。综合考虑上述情形后,襄州区检察院依法对小金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将《督促监护令》和《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交到小金父母手中。
“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不让父母操心,靠自己的双手回报父母、回馈社会。”走出检察院时,小金挽着父母的手,郑重地对检察官承诺道。
(来源:检察日报·未来周刊 作者:满宁 马弘 高佳佳 刘立新 雷继锋 何丽华 吕敏超 戴小巍 万辉 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