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服务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未雨绸缪”:夏季雨天安全驾车指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17 09:21:53   浏览次数:1  发布人:2ee5****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7月我国东北、内蒙古西部、华北、华东北部和南部局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局部、西藏西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内蒙古西南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北部、陕西北部、宁夏大部等地偏多2至5成。面对夏季来临,暴雨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会对驾驶人安全驾车带来哪些影响?对此,我们应当了解雨天对交通出行带来的影响,并做出科学应对,确保雨天安全驾驶

    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7月我国东北、内蒙古西部、华北、华东北部和南部局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局部、西藏西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内蒙古西南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北部、陕西北部、宁夏大部等地偏多2至5成。面对夏季来临,暴雨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会对驾驶人安全驾车带来哪些影响?对此,我们应当了解雨天对交通出行带来的影响,并做出科学应对,确保雨天安全驾驶、安全出行。

    【解密我国雨季规律特征】

    01

    雨季出现规律

    每年5月中下旬,一支来自热带的湿润气流都会如期造访南海,标志着我国汛期天气的开始,这就是“南海夏季风”。 南海夏季风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半球东非沿岸的越赤道气流经过印度洋、中南半岛,最终抵达南海地区的结果。南海夏季风全面爆发后,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给我国华南带来“龙舟水”(小满至夏至前后);随后副热带高压北抬,大名鼎鼎的江淮“黄梅雨季”(芒种至小暑期间)随之上场。到了7月底至8月初,华北、东北地区陆续进入多雨季节。进入9月,随着副热带高压南返,夏季风逐渐减弱,雨带南撤,南海转为东北季风控制,标志着夏季风的结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1 2024年6至8月份暴雨、强对流预警分布情况

    (图片来源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

    我国主汛期洪涝灾害多发,其中大部分极端降水事件都与南海夏季风的异常活动紧密相关。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过去40年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整体有所提前。这是由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不同地区的升温幅度并不均匀,此外,全球变暖还导致南海夏季风呈增强趋势,南海北部中、高纬度地区快速增暖,南海地区的夏季风环流和对流均呈现持续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

    02

    降水等级的划分

    按照《降水量等级》(GB/T 28592-2012)的分类,降雨分为7个等级。具体体如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表1 不同时段的降雨量等级划分

    03

    雨天交通事故特征

    一是雨天交通事故的数量多、占比高、危害大。数据显示,在全部不良因素天气条件中,雨天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占比达到93.13%,其次为雪天、雾天、沙尘、大风和冰雹。二是雨天车辆失控问题突出。从碰撞形态来看,翻滚、坠车、侧翻等单车事故的死伤率较高。三是无灯控路口、弯坡、桥隧等高风险场景事故致死率高。从事故地点来看,雨天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交叉路口,占比高达83.0%。而在桥梁隧道、高架路段以及匝道口等高风险场景中,事故致死率较高。四是能见度低于200米时事故高发。高达73%的交通事故发生在能见度低于200米的恶劣环境中。其中,能见度在50至100米之间的事故占比最高,达到34.0%,当能见度降低至50米以下时,交通事故的致死率显著上升。

    【解析雨季对安全驾驶影响】

    01

    对驾驶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1.驾驶人视觉感知能力降低

    雨天行车,降雨强度、行车速度、车窗起雾、积水反射及水膜厚度都会影响驾驶人的能见度,进而影响驾驶行为。一是影响信息感知能力。能见度的降低或频繁变化,会影响驾驶人的可视距离和视觉搜索能力,造成驾驶人整体视觉识别能力和对道路环境的辨别速度降低,增大驾驶人的信息获取难度,从而使驾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应付驾驶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据研究,大雨条件下驾驶人对前车行为反应时间较晴天条件上升36.5%。二是影响距离感知能力。能见度降低还会使驾驶人错误估计己车与前方物体之间的间距。研究表明,一旦达到中雨等级以上,驾驶人对车距的判断误差比晴天时高2倍以上。

    2.驾驶人的注视行为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注视时长变长。研究显示,驾驶人变道时,晴天观察周围环境的时长占比低于50%。然而,随着雨量增大占比依次递增,大雨条件下最高可达60%以上。二是注视区域变化。随着降雨对视线干扰的加剧,驾驶人不能清楚观察道路远方交通信息,只能集中注意力观察道路前方区域交通状况信息。据研究,晴天时驾驶人对道路远方的注视比例为77%,但随降雨强度增加,对道路远方注视比例逐渐降低,在大雨场景下的注视分布比例仅为23%。三是注视效度变差。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驾驶人视线受干扰程度增大。随着认知需求的增加,驾驶人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道路交通环境上,导致驾驶人对于仪表盘和后视镜的关注度减少,也造成其对周围环境信息察觉能力的降低。

    3.驾驶心理负荷增加

    低能见度带来的视野受限,会使驾驶人产生对行驶环境的失控感、不安全感,进入高度警觉状态,精神负荷大幅度升高,带来强烈的紧张、焦躁和恐慌感,并伴随心率加速、决策能力下降,导致驾驶过程更耗心力、更易疲劳。尤其在强降水或浓雾中,不可预知的道路环境会触发恐惧心理,导致肌肉紧绷、操作僵硬,天气条件越差驾驶人的心理压力越大,从而增大行车危险性。

    02

    对车辆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

    1.车辆性能改变

    一是车辆稳定性下降。雨天路面湿滑,导致路面附着系数迅速减小,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降低,造成制动距离增加、车轮打滑、弯道方向控制困难等驾驶风险,尤其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更易因驾驶人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二是刹车性能下降。在大雨或深水中驾驶时,积水侵入制动系统,导致制动性能下降;若单侧制动器浸水更深,则会造成两侧制动力不匀,进一步导致方向失控。

    2.车辆结构损耗

    一是底盘损伤。道路积水普遍比较浑浊,严重影响驾驶人对路面情况的观察,路面上的坑洼、杂物难以辨识,可能会磕碰或者刮伤底盘。二是车辆生锈。车辆涉水后,一些部位可能会存在“积水区”,由于汽车内部通风不畅,积水长期不能蒸发,车辆的金属部件就很容易生锈,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三是设备发霉。车辆涉水深度过高时,水可能会顺着缝隙进入车内,浸湿地垫、座椅等,如果未及时发现处理,有可能导致发霉、异味。

    3.核心部件丢失或损伤

    一是号牌松动脱落。机动车号牌有4个固定孔,但部分车主因加装大尺寸个性框等原因,只装上面两颗螺丝,下半部分悬空。车辆涉水时,受前方水流冲击、后方车辆推力、底部水压影响,导致螺丝松动、号牌脱落。二是发动机损伤(燃油车辆)。对于燃油车辆来说,车辆的发动机气缸进水后,可能会对发动机连杆等部件造成损伤。三是电子元器件和线路损伤(新能源车辆)。新能源车辆涉水过深、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后,可能对电池和电气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电路短路,腐蚀电路连接器。新能源车辆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遍布全车身,这些配件在涉水行驶时也有可能因浸水或被水冲击导致损坏。

    【对交通环境的影响】

    1.路面湿滑

    强降雨会导致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小,路面湿滑,使得机动车的制动性能变差,刹车距离增加,增加了追尾事故的风险。

    2.路面积水

    部分城市排水管网建成时间长,前期规划建设中科学论证不充分,强降雨导致短时间内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抽排超负荷的积水,加上残枝枯叶、泥沙及垃圾等杂物堵塞排水口,导致管渠排水不畅,过流能力不足,积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路面积水。

    3.交通拥堵

    道路标线在降水或路面积水状态下反光度下降,可辨识度降低;受雨水冲击,供水、电力、热力、排水井盖可能松动翘起移位,路缘石可能被掩盖,使驾驶人难以分辨路况,需要下车查看;部分道路可能因降雨堵塞封闭,这些都会降低车辆的通行效率。

    【雨天安全驾车指南】

    01

    了解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暴雨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表2 暴雨预警信号标准


    02

    雨天安全驾驶要点

    1.行车前:细致筹备,防患未然

    关注气象信息。蓝色暴雨预警时,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尽量避免山区行车;黄色暴雨预警时,提前了解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时间和地点,提前绕行;橙色和红色暴雨预警时,尽量避免驾车出行。


    2.行车中:谨慎驾驶,随机应变

    关注交通信息。行车过程中随时关注气象广播、道路信息提示板、导航系统等提供的信息;充分利用积水地图提供的信息,防范涉水危险,必要时及时寻找地势高、有遮挡的安全地点停车,待天气好转后再继续行驶。

    注意观察路况。尽量注视远处固定目标,双手握方向盘向前直行,不可注视两边车辆溅起的水流或浪花,以免扰乱视线产生错觉;同时需警惕行人横穿,注意观察行人动态,尤其是高龄群体,通过预判行驶路线,提前减速避让;警惕非机动车因路滑导致稳定性差,发生侧滑或突然转向。

    注意及时除雾。驾驶人遇车窗起雾干扰视线时,切忌在行车过程中擦拭挡风玻璃上的雾气,避免分心驾驶导致方向盘偏移,造成车辆失去控制;及时靠边停车除雾,待雨雾消散、视野改善后再启动车辆上路。

    合理使用灯光。在能见度较好情况下,关闭远光灯,开启近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会被雾气漫反射,导致光线向四面八方进行反射,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影响驾驶人视线,尤其干扰对向来车驾驶人视线。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开启雾灯。雾灯可以增加光源的穿透力,也不会影响到前车的行驶,可起到警示作用。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在夜间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指示车辆存在和宽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可以开启危险报警灯,警示周围车辆。

    注意车道选择。高速公路的排水设施一般设在道路两侧,暴雨天气容易产生积水,建议选择中间车道行驶。

    降速平稳驾驶。雨天道路湿滑,制动距离延长,应降低车速驾驶,避免因急加速、急刹车引发侧滑、制动不及等事故;注意观察车辆距离,及时根据当时车流量调整行车速度,控速备刹。同时注意避免变道、超车,谨慎转弯,停车前提前减速。

    预判并控制车距。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人可以通过观察车行道分界线来和路侧标志牌判断纵向车距。高速公路上的白色虚线线段及间隔组合是15米的距离。路侧车距标志会在0m、50m、100m、200m等地点提示距离,辅助驾驶人判断与前车的跟车距离。在设计时速小于60公里/小时的道路,白色虚线线段及间隔组合是6米。单黄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组合是10米。在没有标志、标线的情况下,可以以路侧树木、路灯为参照点,当前车通过该点时可开始匀速默念三组短语,如“安全驾驶、安全驾驶、安全驾驶”。如果若默念结束后自己的车辆才到达参照物,那么你与前车的车距就是相对安全的。

    适当增加横向安全距离。在城市道路和国省干道发现路侧有行人和非机动车时,需要格外保持低速行驶并注意增加横向间距,以防溅起的水花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骑行人。


    3.行车后:安全检查,消除隐患

    检查车辆状态。检查车内、发动机舱、刹车片等是否进水,防止进水导致发霉、腐蚀,甚至导致制动效果下降,威胁车辆安全。涉水过程中,车辆号牌可能在水流的冲击下出现松动或脱落,应在车辆涉水后及时检查号牌是否丢失、固定是否牢固。此外,燃油车还应检查发动机启动是否正常、发动机声音是否异常、气缸是否进水。新能源车检查电池包是否破损、电池是否出现短路、发热等,检查车内仪表是否正常显示、是否提示有电路故障。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驾驶人安全研究部

    声明:如需转载或开白名单,请留言联系获取授权!转载须在文首标注来源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ee5****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oy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