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故道新韵
诗与远方
南水发现之
夏津篇③
编 / 者 / 按
为深入挖掘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开展“南水发现”专题宣传,讲述工程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大力宣传县域特色经济,推广南水北调水文化旅游产业。
南|水|发|现
活动第二站
让我们走进夏津县
夏津篇(三)
农民端上文旅金饭碗
夏津已经连续举办18届椹果生态文化节,与黄河故道梨花节、槐花节一起形成“三节联动”,打造了一个“春赏花、夏采果、秋研学、冬民俗”四季文旅品牌。夏津当地群众早早端上了文化旅游金饭碗,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搬进了统一规划充满地域特色的住宅。
5月22日,夏津街道上满眼皆是脍炙人口的宣传语,“黄河故道,夏津椹好”。夏津地处两省三市五县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鲁西北门户”。资源富集,生态宜居,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名城、全国产粮大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面粉大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桑树寄托了淡淡的乡愁,《诗经·小雅·小弁》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树是我国最早的人工种植树种。在夏津当地,老百姓把桑树叫“椹树”,常在家屋旁栽种,一株桑树就是家乡的象征。
“椹果为媒、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夏津县通过节庆赋能品牌引领,努力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延续文旅大会热度。项目集群,业态创新,建成德百温泉度假村、古桑产业研究院、德影城等文旅综合体,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康养体育游、文化研学游等新兴业态,形成了“春赏花、夏品果、秋观景、冬泡温泉”的全季旅游模式,走出了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
夏津目前拥有4A级景区德百温泉度假村,3A级景区德百旅游小镇、黄河故道森林公园,2A级景区龙湖公园、前屯古桑村落等。先后建成德影城、槐林等多个特色景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先后被评为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入选“黄河文明”国家精品旅游线路。
“旅游发展,文化先行”,夏津县围绕桑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等元素,深入挖掘乡村记忆,与景区开发、设施完善有机融合,夏津黄河故道文化传承馆、朱国祥纪念馆、夏津古桑农耕文化展示馆、夏津古桑博物馆等文化元素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推出涵盖田园观光、休闲养生、采摘露营、文化体验的旅游线路,打造消费+文化+服务的全链条场景。
桑葚桂枝
青红黑紫
六五河湿地公园
芦苇摇曳
繁花绽艳
采椹果是每个北方人童年的美好记忆,攀上树枝,采摘桑椹,直接入口,那种酸甜回味无穷。夏津桑农采收桑葚大多采用传统的“抻包晃枝法”,俗称“抻包晃椹”。椹果节期间,采摘椹果为游客的最佳体验方式。
桑树有一定的精神属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古桑林被雷劈者达500多株。其中一株千年古树“卧龙桑”,雷击烧焦了树干,树枝和主干只有一层皮相连,却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古桑林身上闪耀着当地农人英勇顽强的精神。
走在乡间小路上,树木葱茏,瓜果飘香。苏留庄镇因为黄河故道的古桑树群,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旅游,“五一”假期期间,夏津全县接待游客14万人次。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苏留庄镇的前屯村、平安湖村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前屯村还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周边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策划 | 许安强 王雨辰
撰稿 | 许安强
封面 | 陈思璐
责编 | 安亦扬
校核 | 刘乃琦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