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服务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40年前的今天,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创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5 08:08:05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6ba****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1985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决定在我国试行“博士后”研究制度,并拨出专款用于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创立。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共设立了88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超40万人。“40万博士后”代表的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升级,“博士后”制度既是博士毕业生走向独立科研的桥梁,也是培养未来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的

    编者按

    1985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决定在我国试行“博士后”研究制度,并拨出专款用于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创立。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共设立了88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超40万人。“40万博士后”代表的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持续完善与升级,“博士后”制度既是博士毕业生走向独立科研的桥梁,也是培养未来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84年5月的一天,一位儒雅的中年人坐在北京饭店的桌子前,正凝神思考着某些问题。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李政道。

    为了理清思绪,李政道拿起笔,在酒店提供的便笺纸上一条一条地书写:(一)、(二)、(三)、(四)……为了突出重点,他又特意换了红水笔,在便笺上进行补充和划线,勾勒出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博士后流动站”。写好后,李政道对照着便笺,思考着即将到来的重要会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84年5月,李政道写给邓小平的信

    来源 | 李政道研究所

    科学的春天:科技人才亟待破土而出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科学的春风拂过大地。然而,与科学的春天极不协调的,是科技人才的断层问题。

    面对“大厦将起而梁柱未备”的困境,1978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负责人刘达汇报时,以战略家的远见打破了当时的思维桎梏:“我赞成增大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派出去主要学习自然科学。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请教育部研究一下,在这方面多花些钱是值得的。”

    当时,邓小平的“开放式留学”思路,为冰封已久的科教领域打开了透气窗。他前瞻性地提出:“留学生可以住在学校,也可以住在外国朋友家里。暑假还可以让他们回来一下,了解国内情况。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可以到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去看看,经常了解留学生的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979年初,最初的52名访问学者被分到了美国的几十所不同的学校里。因缺乏国际认可的选拔机制,多数学生难以进入世界顶尖学府。

    1979年,李政道发起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此后10年间,该计划帮助近千名中国学子进入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深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李政道

    来源 | 李政道研究所

    然而,随着留学生陆续归国,如何安置并发挥他们的作用成为新的难题。

    1981年2月11日,李政道给邓小平写了封长信,主要介绍了欧美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次提到“博士后”的概念。“博士后”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形成的一种吸引、培养、使用高级专业人才的制度。当时,这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并不广为人知。

    打开“绿色通道”:建立成百上千个

    流动站

    1984年5月,关于建立中国“博士后”培养机制的问题,李政道在北京饭店的便笺纸上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并决心在接下来与邓小平的会面中提出建议。5月21日,李政道与夫人一起拜访了邓小平。这次面谈给李政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邓小平关于“博士后”一词的讨论更是让他一直记忆犹新。以至于21年后,李政道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还能详细回忆与邓小平的谈话细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84年5月2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

    亲切接见李政道夫妇

    来源 | 李政道研究所

    当时,邓小平问:“博士已经很博了,为什么还要办‘博士后’呢?”

    李政道向邓小平详细介绍了“博士后”制度在国外的发展情况,还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博士后”与博士的区别。李政道解释说:“真正做研究,必须让学生学习和锻炼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结果,这个锻炼的阶段就是‘博士后’。‘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一个过程。”他向邓小平建议,也许可以先设立10个“博士后”流动站作试验。

    邓小平说:“这是新事物、新名词。我赞成,同意了。10个站只解决200人,是否太少了?”他强调,这是一种新的办法,要建立成百上千的流动站,要成为制度,是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看准了就行动。

    “博士后”制度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

    核心引擎之一

    1984年7月21日,全国科技干部管理工作改革座谈会上提出5条促进人才流动的措施,其中第3条是:“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回国后先可以在流动站工作两年到4年后再由科技干部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工作。”随后,有上百个科研和教育部门提出了建站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决定首先选定20个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试点。

    1984年10月下旬,3位不久前从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应聘来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继学位制之后,我国正式开始试点“博士后”培养制度。

    1985年7月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文件,该文件构筑了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基本框架,从此,一个保证人才流动、帮助人才专心科研的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

    1985年7月16日,每位“博士后”每年的科研及生活费用提高至1.2万元,而这一经费标准是当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不仅是经费上的支持,“博士后”制度还打破了传统人事体制的束缚,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开辟了一块“制度特区”。

    李政道特别感慨:“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创始于1985年,虽然起步晚,但独具特色。由于国家重视,中国‘博士后’制度能够面向更多的研究领域。因为注重流动,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制度更富有生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90年5月,经李政道建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成立

    来源 |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博士后’制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85年,欧阳钟灿向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提出申请,获准成为“博士后”。“博士后”期间,欧阳钟灿埋头生物膜液晶模型研究,取得突出成果,获得首届中国“博士后”“国氏奖”。

    如今,“博士后”制度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之一,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它不仅促进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正在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着关键作用。

    审核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艳明

    参考文献:

    [1]四十年前的一次会面,影响了几十万中国科研人员[OL].李政道研究所,2024-05-31.

    [2]李政道先生和中国博士后制度[J].现代物理知识,2021.

    [3]邓小平决策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J].湘潮,2014(5).

    [4]我向邓小平建议设立博士后制度[N].中国青年报,2005-10-2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6ba****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oy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