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例如风电、水电、光伏等都是绿电。那绿电发出后怎样有效调配呢?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今天就来到了绿电资源丰富的青海,那里通过智慧绿算让绿电发得出、用得好。下面我们就马上连线前方的总台记者崔建军。
总台记者 崔建军:“我现在就在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此刻我身旁的工作人员正通过它对青海全省的电网安全进行实时集中监控,而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还能提供像绿色算力资源监测和绿电价值传导等多项服务。简单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实现青海绿色电力与算力调度的‘智慧大脑’,在这里每一度绿电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都能被清晰追溯。现在我身后大屏上呈现的就是青海清洁能源的分布示意图,也就是这些绿电的‘出生地’。
青海拥有丰富的光伏、风能和水电资源,截至今年6月底最新的数据统计,青海电网总装机规模达到了7590.47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到了94.2%和72.6%,两项占比数据均居全国第一。在这里,我们可以实时地监测到青海全省558座清洁能源场站的绿电产出情况。不仅能够监测当下,还能够预测未来,调度中心能够为发电企业提供未来短至4个小时、长至10天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数据,这对于保障青海全省电网电力的供需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来看我身后这条全省风电超短期功率预测的曲线,这就是对未来全省4小时内的风电功率来进行预测,蓝色的这条代表的是预测功率,而绿色的这条代表的是实测功率,两条曲线几乎是重合的,说明预测的准确度比较高,最高能够达到95%左右。相较于企业过去依靠自身成本来进行监测预测,在调度中心实行集约化管理不仅能够让预测的精准率更高,而且还能够让企业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营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据计算,这些功能能够为青海28家主要发电企业年均节约运营总成本超过2.3亿元,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绿电产出之后又要被应用到哪里呢?一个重要的去向就是发展绿色算力。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近几年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无人驾驶还有智能音箱等各类人工智能应用的快速发展,它背后所支撑的就是爆发式增长的算力资源,如果说算力不够的话,那您用手机看视频都卡,而绿色算力就是通过应用清洁能源供电等方式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算力资源。
青海的气候比较冷凉干燥,空气清洁度高,年均气温只有3.9摄氏度。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相较于国内平均水平低了40%,可以说是发展绿色算力的‘天然良港’。我所在的这个调度中心目前就已经接入了青海5家主要的算力中心,总算力值达到了1.5万P。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而1.5万P就相当于7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算力,如此庞大的算力规模背后就需要高效且稳定的电力来支撑了。调度中心所研发的算电协同调度大数据模型就能够依据全省的绿电实时产出情况和峰谷平分时电价等标准,来为算力中心提供执行算力任务的最优调度负荷参考,就是说能够让它们在绿色电力更充沛、电价更便宜的时候来进行耗电量更大的智算工作,这也是调度中心的一个核心功能。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5家算力中心通过灵活响应、最优调度负荷参考实现了约1.4%的峰谷时段电量转移与优化。
那么这么做还有哪些成效呢?来看这张成效分析表,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我们以今年的6月份为例,今年6月绿电消纳同比增长了21.53%,节约电费成本同比增长了6.06%。碳减排量我们也计算了一下,同比增长了超过10%,可以说真正地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今,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区域节点,青海正以‘1+2+N’的布局打造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基地,从高原数字牧场到城市智慧社区,从中华水塔生态遥感监测到医疗模型AI诊断分析,青海正以绿色算力赋能千行百业。这个曾经在歌声中以‘在那遥远的地方’而闻名的生态大省正通过推动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让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让开放的青海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
内容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