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养老服务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未来讲堂之元曲诵读与赏析(24)——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0 15:13:0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351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山坡羊·潼关怀古词作者: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赏析张养浩(公元1270年——公元1329年),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自元武宗朝入仕拜监察御史,历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多朝。他一生清正敢言,曾因直言时弊遭罢官,后官至礼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词作者: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赏析

    张养浩(公元1270年——公元1329年),元代文学家、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自元武宗朝入仕拜监察御史,历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多朝。他一生清正敢言,曾因直言时弊遭罢官,后官至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晚年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他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后因赈灾积劳而病逝于任所。追封滨国公,谥号文忠。

    张养浩诗文兼擅,更以散曲著称,是豪放派代表曲作家。他的散曲风格明丽而注重锤炼,取材高而立意正,以诗入曲,既有讽时警世的悲悯,亦有山林自适的情趣,显示出热忱高洁的士大夫情怀。张养浩的代表作品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以及诗文集《归田类稿》、政论集《三事忠告》。

    这首散曲创作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也是张养浩人生中的最后一年。这首散曲就创作在他应诏重出、赶赴陕西赈灾的路上。一路上,他以《山坡羊》曲牌写下了许多怀古作品,除了今天介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外,还涉及骊山、沔池、咸阳、未央、洛阳、北邙山等地。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张养浩这组散曲中最出名的一首,金庸先生曾在他的《射雕英雄传》中借用,小说女主角黄蓉听完这支曲子也由衷地喝了彩。令人遗憾的是,限于情节,小说中的地理方位被错配:写潼关的曲子在湘西被唱出来,令人难以意识到原作写景的妙处。那么现在,我们就跟着这支曲子回到它诞生的地方看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开篇看上去像是写景的套语,其实却是非常精准的描绘,也是张养浩赶路途中见到的真实景观。潼关素来被称为“山河表里”,其地势非常险要:它南有秦岭,西近华岳,东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山高路狭,水急崖高,好像四周的所有山峰与水脉都被突然聚集到这小小一座城关来了。晚清的谭嗣同经过潼关时所作的两句诗“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和这支曲子开篇所表达的是一样的意思:山峰在这里聚合,波涛在这里怒吼,避无可避的行人就走在这样险要的一条路上。

    潼关守卫着关中的都城,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而今,我国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关内建都,其中就包括张养浩提到的,秦汉所在的咸阳与长安。在潼关路上向西望向这些旧都城,王朝的更替就呈现为攻守之势的消长:新王朝击败旧王朝,建立都城,然后接手潼关,成为又一代守卫者,直到再被下个王朝攻破——他们破坏、建立、再破坏,无休无止,曲中的“伤心秦汉行经处”就将这个过程具象化成了一代代人经过潼关的瞬间。跟着这句曲词,我们仿佛看到了秦军与汉军绵延千里经过潼关,前仆后继地走向自己的辉煌与毁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张养浩望向西都时看到的历史的必然终局。

    兴亡变幻,天命更迭,写到这里,这种虚无感已经足以承托起一首出色的怀古曲了。但张养浩给出了更沉重的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无意义的更替中,受苦的始终只有百姓:朝代兴盛时,他们会被征调去建造所谓的万间宫阙;朝代灭亡时,他们就会化作潼关的鲜血与征尘。

    这是这位奋尽自己最后的力量去赈济灾民的老人在人生终点写下的最沉痛的感悟。希望读者认真体会。

    撰稿:李让眉

    诵读赏析:陈志峰

    栏目介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苑里的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元曲诵读与赏析”活动,是继“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两岸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流传千年的经典元曲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意义。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51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oy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