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4年5月3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
2002年2月6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1号机组
首次并网成功
来源|秦山核电微信公众号
2002年2月6日,秦山二期核电站1号机组提前23天并网发电。当电功率表从0跳到实数时,几位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领导流下了眼泪,滚烫的泪水里交织着难以名状的情结,因为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成功实在来之不易。
从1996年6月2日开工到2004年5月3日全面建成投产,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的艰辛、困难与曲折,让参与者百感交集。
从无到有,秦山种下核电种子
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起步,电力供应出现严重短缺。1970年2月初,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关于解决战备电源问题的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1970年2月8日,上海市研究部署了核电站的建设工作。
1985年3月20日,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在秦山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我国核电“零的突破”。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核电是战略高科技产业,是大国必争之地。发展核电是和平时期保持和拥有强大核实力的重要途径。1986年初,就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一期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面对华东电力日趋紧张的情况,国家决定趁热打铁,紧邻秦山一期,再建设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在秦山地区再建两台60万千瓦国产化核电机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
举步维艰,没钱没经验没图纸
彭士禄是最早参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建设者之一。1986年4月,彭士禄到任核工业部总工程师,负责秦山二期的筹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彭士禄在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然而,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一难是没钱,秦山二期从1986年开始筹建到1996年,迟迟无法开工,其原因是股东们看不到核电的前景,不愿意掏钱;二难是没经验,从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全部是“摸着石头过河”,责任与压力巨大;三难是没图,按要求核电站建设开工必须至少已有60%的图纸到位,可秦山二期当时的情况是图纸到位率不足20%,这意味着开工之后将没有图纸可用。
针对重重困难,核电建造者不服输、不畏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很多人评价说,彭士禄对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成功建设作出了三大贡献:一是选点,确定在杨柳山建秦山核电站;二是提出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三是进行初步设计,亲自计算了核电站主参数、编制计划和投资。
彭士禄坚持要建立董事会制度,为了募集资金,他带着一班人,一个星期马不停蹄地跑了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请这三省一市一起来投资。后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华东电力公司,与三省一市共同出资,成立了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
彭士禄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虽然当时遇到很大的阻力,一些同志仍按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主张设备要定点生产,但彭士禄拍板坚持设备、订货实行招投标制,设计由谁来做也全部实行招投标制。
叶奇蓁是另一位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1986年6月,叶奇蓁突然接到新任务——担任秦山二期工程的技术负责人。1995年12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秦山二期工程开工。叶奇蓁受命为中国核工程公司(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建设单位)副总经理,后任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站工程总设计师,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技术工作。
1996年6月2日,秦山二期主体工程开工
来源|秦山核电微信公众号
在建设秦山二期1、2号机组的过程中,中国核工业人顶着巨大的压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坎坷,自主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通过对核电站300多个系统、20多万台设备、上百万张设计图纸的研究、实践,取得了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300多项技术创新和改进。同时,通过科研攻关、技术引进、合作制造等方式,秦山二期总计55项关键设备中的47项实现了国产化,我国核电装备制造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2004年3月11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
首次并网成功;5月3日,2号机组正式投入
商业运行
来源|秦山核电微信公众号
在叶奇蓁看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实现的是“三大历史性跨越”:实现了按照国际先进核电标准进行设计,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自主设计研制能力的跨越;实现了核电建设由完全靠行政安排到遵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跨越;实现了由建设30万千瓦原型堆到建设60万千瓦商用堆的跨越。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坚持创新发展、自立自强,奋力为中国核电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并创造了辉煌纪录:
首次按照国际上先进的核电站建造标准,不经原型阶段,自行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并获得成功,属国内首创,国外罕见。
秦山二期核电站风光
来源|科技日报
造价最低。1号机组单位造价为1330美元每千瓦,远低于国内同期引进的核电站;秦山二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建成和在建核电站中单位功率造价最低的之一。
实行“业主(企业法人)负责制、招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的新型管理模式,首次把工程监理制应用于核电工程项目。
首次实现安全壳穹顶整体吊装,标志着核电站自主建造水平达到新阶段。
1999年9月14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组
反应堆厂房穹顶吊装成功
来源|秦山核电微信公众号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自主创新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内科技界的充分肯定:2003年4月28日,秦山二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3年度的国防科学技术奖中,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相关的成果有4项获一等奖,12项获二等奖,22项获三等奖;2004年,《秦山60万千瓦核电站设计与建造》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入选“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参考文献:
[1]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彭士禄传[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
[2]秦山耀启新程,续写国之荣光[OL].中核集团,2024-12-15.
[3]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创造的几项“核电之最”[OL].新华网,2004-05-10.
[4]叶奇蓁 核能智囊的能耐与能量[OL].人民网,2014-7-23.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